托福110分心得:選擇了,就走到最后
發(fā)布者:網(wǎng)上發(fā)布
回顧從去年4月份報名時的忐忑到12月6號考試結(jié)束后的釋然,我只想說既然選擇了這個過程,就盡己所能走到最后。許多人可能覺得備T是一個煉獄般痛苦的經(jīng)歷,但對我而言,起碼到了最后它真的轉(zhuǎn)化為一種快樂。高考以后就似乎失去了一個單純的目標,以及義無反顧向這個目標進擊的單純,T讓我重新找到了單純的感覺,希望準備或正在這條路上行走的XDJM們也能有同樣的感受和體會。
8月份上的,之前只是零零散散地看了一些單詞,重復了好幾遍感覺還是會的依舊不會的也依舊,沒有堅持下來的后果啊……導致口語最后一題的兩個主題詞始終不知道什么,自然也不會發(fā)音了,所以力求做到最好一定不能忽略每個環(huán)節(jié)。不過就總體而言其實托福對詞匯的要求并不是太高,閱讀聽力里出現(xiàn)的新詞一般都能猜出意思,作文就算背了單詞估計也不會用(大牛忽略這句~)一般來說,只要有四級的詞匯量就可以應(yīng)付了,這句話可是的老杜說的。
至于到底需不需要上純粹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其實就實質(zhì)而言上了真的不保證你能考高分,最關(guān)鍵的還是上完后自己的努力。我的看法是的老師的確對ETS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們的備考方法策略之類基本是權(quán)威可信的,全程下來能夠確保你對T的整個考試流程,以及4個部分分別應(yīng)該如何準備有明確的認識。當然這些信息從網(wǎng)上或者一些出版物也都可以找到,但是這勢必會花一定時間精力,而且存在信息來源是否可靠的問題。打個不是很貼切的比方,同樣走道路,目標是國家財富實力的增長,美國走的路就比歐洲各國少繞了不少彎,畢竟人家老美有后者為鑒凡事掂量嘛。接下來就是各位自己考慮不同選擇的投入產(chǎn)出比了。
接下來分別從4個部分說說我的一些體會吧(純粹個人見解~)。
聽力:上完后就開始準備了,斷斷續(xù)續(xù)聽寫了幾篇吧~實在沒堅持下來,有愧馬駿老師~所用的材料開始時自然是馬駿老師講義上的練習,然后是Delta,OG,最后是巴朗,我沒有回歸OG因為OG有幾篇怎么都做不好很是郁悶,反而是巴朗做得超有感覺,雖然一開始也是錯了一片。這個純屬個人觀點,不過我覺得如果巴朗做得有了享受的感覺就算修煉到境界了~
我個人比較獨特的方法是在考前一個月內(nèi)見縫插針讓自己完全沉浸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內(nèi),耳機不離身,材料我用的是馬駿老師講義配套的那些段子,比較短小,純粹為了聽個感覺。之前也用過VOA、BBC之類的,但是因為是見縫插針聽,所以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事不得不打斷,稍長一點的段子總是聽不出整體感很是郁悶,小段子就好得多,最短的就三兩句而且因為反復聽會越來越清楚,自信心倍增哦~而且馬駿老師的不少材料根據(jù)主題分,多聽會對專業(yè)詞匯更有感覺。
閱讀:我覺得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閱讀都不是問題,我所見的裸考的閱讀分也都不低,所以考慮時間成本這部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OG、Delta做做有感覺就行,巴朗上的難度會比正式考試難。
口語:口語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因為有很多都是可以準備的。第1、2題有比較固定的幾個題目,翻翻機經(jīng)整理一下就八九不離十了,我當時在小馬上找了一個網(wǎng)友發(fā)的獨孤九劍,話題很全,整理也很細致,就是的確多了點~我把里面的稍稍歸類,最后也就準備了20來個就上了。我不建議直接背別人的段子,一是不是自己的東西怎么著都背不順口,二是會冒雷同的風險(這個也是見解不一啦~),我是把獨孤九劍上的段子換成自己的,當然一些好的句子還是會保留的啦~個別自己實在沒什么可說的才直接背別人的,比如我這人實在對體育不感冒,的確沒有崇拜的體育明星;全部整理好后我就打印出來翻來覆去背,直到背到最后一些熟悉的句子快到舌頭打結(jié)。
作文:托福作文不像GRE作文要求邏輯性那么強,我考前一個月模板才確定,大概練了10多篇。強烈支持戴云教主的例證法~說一大堆道理字數(shù)還是很難湊多、,可是舉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什么的不知不覺就三四行了。小作文其實還是很靠聽力,聽力過關(guān)就沒有問題。我就做了3篇,OG、??己妥詈笳降目荚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