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愿選擇院校,“梯度”你搞定了嗎
發(fā)布者:網上發(fā)布
填報高考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結構。志愿結構是“綱”,抓住了這個“綱”,理解了這個“綱”,填報方法完全可以做到無師自通。
志愿結構可分為兩大類:順序志愿結構、平行志愿結構。
順序志愿結構至少有2個志愿順序。目前大多只在提前批次仍實行這種結構,而且只有2個志愿順序。對于這種順序志愿結構可用“1+1”、“1+n”的簡潔方式表示?!?+1”表示第*志愿、第二志愿都只能填報1所院校。“1+n” 表示第*志愿只能填報1所院校,第二志愿可以填報多所院校。
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個志愿順序可以填報多所院校。而且我們將在第*志愿可報多所院校的叫做“完全平行志愿”;將只在非第*志愿可報多所院校的叫做“不完全平行志愿”。我們約定,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平行志愿單指“完全平行志愿”。不同的批次可以是不同的志愿結構,也可以是相同的志愿結構。不同的志愿結構填報原則不同,相同的志愿結構填報原則相同。因此,無論哪個省份,無論哪個批次,只要志愿結構相同,其填報的基本原則就相同。目前,各省份都已在主要批次廣泛實行平行志愿,現就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填報要點及風險防范簡介如下。
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
平行志愿投檔是按照“分數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即誰的分數高,在平行志愿投檔時就占有優(yōu)勢。
投檔之前,將對全省考生進行*匯總,分科類(文史、理工)排序,誰分數最高。就排第*名;誰分數最低,就排最后一名。投檔時,計算機系統(tǒng)嚴格按照特征*(高考分數與政策性照顧分值的總和)從高到低的順序對考生逐個進行檢索、投檔(當考生總分相同時,依次比較單科*)。
下面以某批次設置了6個平行的第*志愿院校為例講解一下投檔規(guī)則。
當檢索到某個考生時,再依次檢索該考生所填報的A、B、C、D、E、F六個院校志愿, 只要被檢索的6所院校中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由高校決定該生錄取與否及所錄取的專業(yè)。若該生填報的6所院校志愿經檢索后均不符合投檔條件,則無法被投出,系統(tǒng)便將其放到一邊,進而對下一個考生進行檢索、投檔。
什么叫符合投檔條件?簡單地說,如果被檢索院校還有計劃余額,就符合投檔條件,否則就不符合投檔條件。
6所院校志愿都不符合投檔條件的考生只能等本批次征集志愿時進行補報。如果考生落到征集志愿的補報環(huán)節(jié)就說明其志愿填報已經出現了重大失誤!
需要強調的是,這6所院校都是第*志愿。不同的考生只比較分數,誰的分數高誰就優(yōu)先被檢索、被投檔,與他們報了哪些院校、是否報了相同的院校、并將這些院校填在了什么序號都沒有關系。
考生填了哪6所院校以及如何排序只與自己有關,與他人無關。當然,在平行志愿結構下,全省任何一個比自己分數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如何填報志愿都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錄取結果。也就是說,只有在所有比自己分數高的考生投檔到自己所報的6所院校的人數,少于這6所院校招生計劃之和時,自己才有投檔機會。
平行志愿的填報要點
鑒于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我們填報平行志愿時既要講究梯度也要注意搭配和排序。建議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第*,平行志愿雖然是平行的,但同樣是有順序的。有人片面認為平行志愿沒有順序,幾所院校都一樣,這是不對的。錄取時是按照考生自己填報的順序依次進行檢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第二,平行志愿的幾所院校一定要有梯度。第*所院校的錄取分數可以高一些,往后要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錄取分數梯次降序排列。否則,若第*所院校錄取不上,后面幾所院校有可能都錄取不上,成為無效志愿。
第三,平行志愿的倒數第1、2所院校一定要保底。各省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個志愿順序,不再設置后續(xù)志愿。如果在平行志愿這個志愿順序上保不住底,在本批次就只有征求志愿的機會了。但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往年的錄取情況看,有征求計劃的院校在本批次的檔次一般都較低。而且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完不成招生計劃的院校要相對減少,對通過征求志愿被院校錄取的期望不要過高。
第四,要科學分析院校錄取數據。對于那些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一定要慎重參考往年的院校錄取數據。一般的說,多數院校實行平行志愿之后,錄取分數相對于未實行平行志愿之前將有所變化——最高錄取分可能會比往年有所下降,最低錄取分數可能會比往年有所提高。因此,建議大家最好參考往年的平均錄取分數或結合往年院校各分數段錄取人數分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會更可靠一些。
對院校錄取數據的分析越全面、越精準越好。填報志愿時至少要對各批次院校作出如下判斷:今年可能的錄取位次是多少?今年可能的錄取分數是多少?今年可能的報考熱度是多少?哪些院校今年可能征集志愿?哪些院校今年可能降分錄取?院校錄取數據的年度波動幅度有多大?
平行志愿的風險防范
實行平行志愿以后,同一批次的競爭強度并沒減弱,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依然存在。
平行志愿雖然可以減少高分低就和落榜現象,但不可能完全避免之。其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第*,不被投檔的風險??忌呖挤謹惦m然達到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但由于考生院校選擇不當,均未達到所填報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檔線而不被投檔,只能參加本批次(段)征求志愿補充錄取或轉入下個批次(段)錄取。此類風險的防范方法很簡單,就是將保底院校選到位。
第二,投檔后又被退檔的風險。這是平行志愿填報中最大的風險。平行志愿錄取方式是同批次院校同時投檔錄取,考生若投檔到順序在前的院校,但沒被錄取而退檔后,即使高考*符合順序在后的其他院校的要求,但因這些院校已經同時完成投檔,所以就沒有被再投檔的機會了,只有等待征求志愿參加補充錄取或下個批次(段)錄取。
被院校退檔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兩種情況。
一是那些已被投檔但分數偏低的考生會被退檔。這是因為目前院校投檔人數大都比招生計劃多,投檔的考生不可能全都錄取。規(guī)避此風險的對策有二:1.盡量填報院校調檔比例小的院校,如有按100%調檔的不報按105%調檔的……2.盡量選擇那些在招生章程中作類似于“若調檔考生的分數足夠高,不予退檔”等相關承諾的院校(但要準確把握“分數足夠高”的尺度,可咨詢并參照院校往年實際錄取情況。假若某院校正常錄取的最低分是601分,你是600分,我認為算“分數足夠高”,院??赡軙佑脵C動計劃錄取;如果你是580分,恐怕就不能算“分數足夠高”了)。
二是由于專業(yè)志愿填報較高而又不服從專業(yè)調劑的考生將被退檔。規(guī)避此風險的對策就是要盡量服從報考院校的專業(yè)調劑。
三是要規(guī)避有特殊要求的專業(yè)。比如身體條件受限的專業(yè),比如要求數學、英語等單科*達到一定分值的專業(yè)等。
總之,考生必須準確定位自己,科學分析院校的錄取數據,不要盲目填報雖有一點希望卻無十足把握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