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實驗講解:平面鏡成像
發(fā)布者:網(wǎng)上發(fā)布
實驗目的:
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方法: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交流合作
實驗過程
(一)提出問題:
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像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二)猜想:
?、倨矫骁R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鏡的(上/前/后);
?、谄矫骁R所成的像可能與物的大小;
?、巯竦狡矫骁R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
(三)實驗:
1.探究時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鏡子?
2.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3.標記:鏡前物體A,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A’,鏡后物體B,平面鏡一般用MN表示
方案:使B與A’重合,找到像的位置,確定像與物體等大
4.A與B為什么大小相同?
結論:
6.移開B,用白紙做屏幕放在該物體的位置上,直接觀察白紙(越過平面鏡),看看白紙上是否有像?這又說明了什么?
7.把A與B連起來,他們的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
8.改變平面鏡的距離,像與平面鏡的距離是否改變?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9.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是左右一致還是左右相反?像的上下與物體的上下是一致還是相反?
10.當物體遠離或靠近平面鏡時物體的像的移動情況是?物體移動速度與像移動速度相等嗎?
11.光線是亮的時候像清楚還是暗的時候像清楚?
(四)結論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2.像的大小與物體的
3.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
4 .像和物體對鏡面是